1.   保险从业员只有销售人员
保险业有前线、中台及后勤部门,涉及广阔的工作范畴,不同岗位提供多元化的出路。前线方面有保险代理 (Agent),代表某保险公司并只可销售其产品。中台方面有保险经纪 (Broker),代表客户并根据他们的要求寻找市场上合适的产品。此外,保险业有不少后勤职位,如核保、理赔、精算、风险管理、审计、法规遵循、财务、分销、市场推广、人力资源等,当中不乏专业职位。
 
2.   保险业不需要特别学历要求,重点是优秀的销售能力
保险业后勤的专业职位如核保、理赔、精算、法规遵循、财务等要求求职人士具备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或相关专业资格,工作需不时了解各行各业的最新发展,及透过专业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3.   保险从业员毋须执业资格或特别执照,不太专业化
保险业前、中、后台的部分职位均须要专业资格,要成为保险代理 (Agent)须在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取得合格并在香港保险业联会的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登记;若要成为保险经纪 (Broker),除了须具备指定的工作经验及年期外,亦须通过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的相关试卷;而要成为精算师须考取北美、英国、苏格兰或澳洲的专业试,各部门都有专业性的职位。
 
4.   保险业只有与个人健康有关的产品,如人寿、医疗、危疾等
保险大致上分为一般保险与人寿保险两大类。顾名思义,人寿保险主要保障人命,当中可包括其他元素,如储蓄成分。至于一般保险,则提供除身故以外的损失及责任保障,例如水险、火险、汽车、医疗、旅游、董事保险、专业责任弥偿保险等,种类十分多元化。
 
5.   保险业在社会的角色不太重要
保险业的角色涵盖社会的不同层面,如网络风险、医疗、基建设施及恐怖袭击等,为社会各层面的日常运作提供保障。于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达2,075亿港元,相当于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18.5%,经济上有高重要性。保险业绝对是社会上的重要一环。
 
6.  买保险等同掉入骗财陷阱,发生事故后通常不获赔偿,甚至变成「孤儿单」
保险业监管局扮演一个监察者的角色,以确保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人自律规管机构妥善处理有关投诉。如牵涉保险公司的个人保险索偿投诉,而该投诉涉及的赔偿金额为100万港元或以下,可向保险索偿投诉局提出。其他提出投诉的途径可浏览保险业监管局网页
 
7.   保险业在香港经济上贡献不大
保险业是香港金融服务业的主要骨干,在香港有170年的悠久历史,现时本港的获授权保险公司总数接近160家,保险中介人,即保险代理 (Agent) 及经纪 (Broker),则超过10万。在2017年首季的毛保费总额为1,220亿元,按年上升了20.7%,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8.  保险业没有明确的晋升阶梯
保险业有明确的晋升阶梯,以大学毕业生为例,初入行由见习生做起,可逐步晋升至助理主任、主任、高级主任、助理经理及经理等职位,视乎不同工种。以精算师为例,入行时大多为助理精算师,考取精算专业资格后可逐步晋升为精算师、高级精算师及高级顾问等;核保师可逐步晋升至高级核保师及主管级等,前途可观。
 
9.   现时保险业有大量代理,没有人手短缺的问题
虽然保险业聘请不少保险代理 (Agent),因应市场发展,业界仍面对人手短缺的问题,尤其是中后勤职位。劳工及福利局于2015年4月发布的「2022 年人力资源推算」显示,保险业在2022年的人力需求达56,900人,与2012年相比增加8,300人,当中专业人员、辅助专业人员及文书支持人员的人力需求预计合共增加超过6,000人。以教育程度划分,保险业在2022年对持学士学位的人力需求比2012年上升超过11,000人,专业职位的人力需求呈上升的趋势。
 
10.   香港港没有监管保险业的机构
保险业监管局是独立于政府的新保险业监管机构,成立的目标是确保保险业的规管架构与时并进,促进保险业的稳健发展;为保单持有人提供更佳保障;以及遵行国际保险监督联会(IAIS)的规定,即保险监管机构应在财政和运作上独立于政府及业界。保监局于2017年6月26日接替昔日为政府部门的保险业监理处的规管工作,并预计于两年内,接手三个自律规管机构的保险中介人规管工作,并实施法定规管及发牌制度。
 
Back to top